当前位置:首页  >> 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  >>  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名录   >>   传统技艺   
汉滨耙制作技艺
点击次数:1866次 更新日期:【2017-11-06】

◎ 申报单位:汉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

 

耙是农业生产中传统的翻地农具,曾经是农家必备的农具之一。用于碎土,整理旱平地和水田。耙用于表层土壤耕作,通常在犁耕后、播种前或早春保墒时进行,有疏松土壤、保蓄水分等作用。耙在公元前13世纪就已使用,到9世纪形成结构相当完备的畜力铧式犁。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,汉滨各地开始使用木耙,最早的耙是木头做的,后来变成了铁耙,铁耙齿比木齿锋利耐用。


耙由两根八尺左右、三寸见方的条木、上安耙齿,和两根档头及两根横担用卯连接而成。两根长的方木又称为耙庭,有单排耙齿和双排耙齿两种。耙,靠畜力拉动,人立耙上,以增加重量,一手拉紧缰绳,另一只手持一把锄头勾住耙身,拐弯调头时,全凭人力拖拽。


汉滨耙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安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· 项目名录
· 国家级名录
· 省级名录
· 市级名录
· 传承人概况
· 国家级传承人
· 省级传承人
· 市级传承人
版权所有:安康市群众艺术馆
办公地址:位于安康市汉滨区鼓楼街126号
陕ICP备202200280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