镇坪盐背子饭制作技艺
点击次数:1839次 更新日期:【2017-11-06】
◎ 申报单位:镇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
盐背子饭是背盐人所用的饭食。自大宁盐厂经镇坪县全境入平利,一路山高林密,沟深流急,故而盐夫只能用背篓背驮而不能挑运,便于上山下山行走和歇脚。而运盐者南北各地都有,“日常数千人”,一路店铺很少,吃住不便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,只能各自将去往盐厂时随身携带的苞谷面分成若干小坨,每坨约一顿口粮,上插竹签作标记,寄存于沿途盐店,返回时食用。店铺往往选建于平缓的、人口较集中的地段,于是店与店之间的路程就没有定数,加之背盐者人人力求多背至极限,这样常是日出而行,天黑才能靠店吃饭,所食必须极耐饥而又不致口渴,盐背子饭便诞生了。
盐背子饭食材是玉米面,对玉米面的要求很高,玉米粒在磨面之前必须用水浸润2小时,然后在石磨中磨瓣褪皮,再用筛子把玉米糁筛出来,最后精细地研磨出玉米面。镇坪盐背子饭做法也很有讲究:用大火将锅中水烧开,直接将苞谷面倒入开水中,盖严锅盖,灶中柴火立即减少,待有苞谷香气大量溢出时,揭开锅盖,用竹筷散拌匀水和面团,再取少量清水沿锅边淋下,盖好锅盖,蒸片刻再拌,反复三次即熟。
镇坪盐背子饭散粒金黄,虽然没油没盐,但吃起来不噎不腻,清香爽口,没有一点粗糙之感,在路途上存放时间长,是背盐人耐饿、耐渴的理想食品。
镇坪盐背子饭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安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