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 >> 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  >>  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名录   >>   传统舞蹈   
叉鳖
点击次数:1850次 更新日期:【2017-11-07】

申报单位:紫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

 

叉鳖是紫阳县春节社火中一种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。

叉鳖的演员有两人。一人手提鱼叉、身背笆篓扮演叉鳖者(渔翁),一人身背鳖形道具扮演鳖。扮鳖者所用道具是用竹篾编成鳖壳形,颈部用黑绸蒙之,鳖壳涂以黑底色,再画上鳖甲纹;鳖眼上嵌有两颗绿色的小灯泡,电源由“渔翁”控制;鳖壳的四周镶有黑绸,用以遮盖表演者;鳖壳内用一长约一米的棍子控制鳖头。

叉鳖的玩法要领是“鳖”侧身用壳在沙中挤出一条凹槽,其行进的姿态称为“鸭子偎蛋”或“赖沙”。鳖在地上较迟钝,在深水中十分灵活,“鳖”的扮演者用拟人的手法和独特的舞蹈语汇,将鳖的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。“鳖”先鬼鬼祟祟地摆头,左右窥视,然后才迅速地做“偎沙”绕场一圈,接着便“抖沙”。只见“鳖”时而悠然晒壳,引项颈昂首,左右扭摆;时而又将头缩进壳内,纹丝不动。最生动的是“鳖”高兴时原地转圈“偎蛋”,真像玩杂耍的小丑,蠢笨滑稽,饶有趣味。叉鳖者(渔翁)在鳖游乐时上场。于是两个演员开始演绎“渔翁”叉“鳖”的故事。先是“渔翁”发现鳖,小心翼翼地蹦石子,几次摔叉击“鳖”未果,后来“渔翁”脱衣服挽裤下水摸鳖,跌进水中,再度狼狈上岸,几经周折,最终在沙滩捉住“鳖”。与“渔翁”叉鳖相呼应,先是“鳖”闻声逃进水里,后又在对岸沙坡“偎沙下蛋”,在青石上静卧“下蛋”。 叉鳖舞表演形象逼真,情节完整,生动滑稽,富有艺术感染力。

紫阳叉鳖已被列入安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

· 项目名录
· 国家级名录
· 省级名录
· 市级名录
· 传承人概况
· 国家级传承人
· 省级传承人
· 市级传承人
版权所有:安康市群众艺术馆
办公地址:位于安康市汉滨区鼓楼街126号
陕ICP备202200280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