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盐道上的文化遗存
点击次数:1859次 更新日期:【2017-11-09】
◎ 申报单位:镇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
镇坪古盐道开通于虞夏之时,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。远古时期,华夏大地所发现的天然卤水仅三处,而在原始生产力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卤水却唯有大宁盐泉一处。煎盐的发明,使液态的卤水变成了固体的食盐,原始的制盐工业从此开始,运输业由此发展。盐道自大宁经镇坪而绵延于整个秦巴大地,最远时已达云南、贵州、湖南、湖北、重庆及甘肃边界。商朝末期我国第二口井盐发现后,食盐才缓慢地走入民间。秦汉以后,各地陆续发现盐源地,大宁盐的运销路径开始回缩。因秦巴地区处于秦岭、巴山、巫山的褶皱带上,又有大江、大河的天然阻隔,所以盐运完全依赖于人力挑背,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1972年。
“一泉流白玉,万里走黄金。”在长达5000多年的盐运中,南来北往的运盐人将不同的文化和民俗沉淀在了镇坪古盐道上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盐道文化现象。一是大量而丰富的以盐道、盐运为主题的民谣,二是以“五句子歌”为代表的民歌、山歌,三是受湖南、湖北、四川影响的饮食文化,四是具有北方气息的除夕、礼仪、信仰、婚丧等习俗。
特殊而漫长的历史,使盐道成为了一条没有断层的文化走廊。它的任何一个分支都是一部民族前行的文化史,都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探索的历史课题。
古盐道上的文化遗存已被列入安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