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 >> 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  >>  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名录   >>   民俗   
汉滨丧葬习俗
点击次数:1165次 更新日期:【2017-11-06】

申报单位:汉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

 

 

汉滨民间丧葬规模大小不定,视家境而定,可谓富者铺张贫者俭。寿料等级为一柏、二杉、三楸、四杂木,寿料用料粗细分“四块瓦”“十二头”等,给棺材上漆谓“收厢”。寿衣讲究上七下四,穿单不穿双。亡者咽气后要烧“倒头纸”,给亡者理发,穿寿衣,量对草垫,“脸纸”覆面,扎“打狗饼”,备“过桥面”。同时孝子需向亲友、邻里一一叩首报丧。


入殓后,待至亲到齐,启棺一睹亡者遗容。盖棺时,子女及亲属围绕与遗体告别。葬无定期,贫者棺薄葬速,富者棺厚葬迟。一般三到七日内上山。葬地及出殡日期,由看阴阳者选定。


灵堂对联多为“日落西山常见面,水流东海不回头”,男亡则横批曰“当大事”,女亡则横批曰“音容宛在”。两旁供桌上放置灵牌,男孝穿孝袍,腰系草绳,女孝缠孝帕,穿孝衫,围孝裙, 以示哀悼。


开吊日,需备宴请客,设乐队。有钱人会在开吊日请礼宾,行葬礼,诵经念佛,超度亡魂。有亲友前来吊唁时,孝子于灵旁跪哭,给吊者还礼。吊丧者送奠仪有火纸、幛幔、贡仙等。前来吊唁守夜的亲朋夜间围坐,打丧鼓,唱孝歌,直至天明。夜半将棺材升起垫高,以备天明出殡,叫“升灵”。


出殡时由孝长子打“开路碗”起灵,男孝灵前拉纤,女孝其后送灵。灵柩以双木杠捆扎,盖棺罩,16人抬灵,山区为4人抬,抬丧不问路,踩坏庄稼、折断树是无人怪罪的。出殡沿途撒纸钱,路口放鞭炮,吹吹打打送亡灵上山。孝子跪在灵前,请求抬灵人能将亡者平安送上山。头日,灵柩抬至墓地,男孝至墓地下圹,以五谷撒棺盖,看阴阳人按罗盘定位,壅土葬埋。次日,孝子给送葬者叩头“谢孝”。三日圆坟,丧葬结束。

下葬后,后代还将守孝三年,守孝期间逢年不贴红对联。第一年不贴对联,第二年贴黄纸对联,第三年贴绿纸对联,楹联多为“守孝不知红日近,恩亲惟望白云远”之联语。守孝期间,不饮酒作乐等,以示对亡者的恭敬和思念。三年满后送灵谢孝后一切如常。


汉滨区丧葬习俗已被列入安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· 项目名录
· 国家级名录
· 省级名录
· 市级名录
· 传承人概况
· 国家级传承人
· 省级传承人
· 市级传承人
版权所有:安康市群众艺术馆
办公地址:位于安康市汉滨区鼓楼街126号
陕ICP备2022002806号